同志議題諮商

今年四月
歌手張惠妹在演唱會中表達
希望「同志」的稱謂消失
她說﹔「我覺得沒有人必須因為喜歡同性
而被冠上一個好像很特殊的稱謂
其實我們都一樣,沒有不一樣
只有真正的愛,什麼愛都一樣。」
當下獲得歌迷的掌聲與尖叫

 

張惠妹點出「同志」一字似乎就像一種標籤
隱含著一種「特殊性」
而這一個標籤也讓同志在生活中默默承受著社會壓力

 

 

過去在性別的研究中指出
性別是一種光譜的呈現
一個人可能在以下四種不同的連續光譜中
有不同的組合

 

生理性別(男—女)
性別氣質(陽剛—陰柔)
性別認同(自認是男—自認是女)
性傾向(同性戀—異性戀)

 

同志則是性傾向的向度中偏向同性戀的一區
不同於傳統僅定義生理男性與生理女性相戀的異性戀

 

 

在異性戀主流的社會中
當一個人不符合傳統的性別觀念的性少數族群
往往背負著較多的壓力
甚至也有研究認為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不符合社會所期待的樣子時
就可能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或甚至創傷
而研究中也顯示
性少數族群在青少年時期,憂鬱、自殺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而若是有「同志」的標籤存在
出櫃與否的議題,就會是一直存在的議題

 

同志是否要出櫃,常會有諸多考量
讓他人知道自己的身份
可能是一種想被理解的心情
期待被親友或社會接納
但這往往也會是一種冒險
擔心他人是否會因為自己的同志身份
而面臨被歧視或關係斷裂的風險

 

出櫃與否與出櫃程度的議題
常常會是同志一輩子需要面對的課題

 

 

以同志在職場來說
除了會擔心同志身分曝光
遭致同事眼光壓力、影響公司業務
甚至也會擔心是否會有相關權益的受損(如:影響升遷或考核)
有些同志會因此捨棄相關的權益(如:婚假、攜伴的員工旅遊)

 

在同事和朋友間,也有可能因為沒有出櫃
而無法順暢的與親友在茶餘飯後分享同志伴侶間的議題
間接影響與朋友的關係

 

 

出櫃這件事
家人與父母往往會是同志們最難的出櫃對象

 

除了面臨可能有的關係或經濟上的斷裂
即便是許多在家人間順利出櫃的例子
也有可能反而讓父母面臨到「入櫃」的狀況
(例如:當對於親友提出類似「你兒子怎麼沒交女朋友呀?」
這類議題時,父母反而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在伴侶的層次中
同性戀伴侶、異性戀伴侶
面臨的壓力和困擾情境也十分不同
光是出櫃程度的不一
也可能會影響著雙方的關係
(例如:一方的家人不知道同志身份
或是一方較開放、一方想要保有隱私)

 

即便是在同性戀族群當中
男/女同志伴侶所面臨的關係議題也十分迥異
(例如:男同志伴侶可能有較多性活躍、
逃避親密或不善表達情緒所衍伸出的議題
而女同志伴侶則可能會有關係太過黏膩、
性需求表達過少的狀況)

 

但因為同志的身份
這些困擾不見得能夠較開放的與朋友討論

 

 

即便同性婚姻自2019年5月24日通過至今
同志雖然可以合法登記了
但是結婚這件事,是否要讓親友知道?
近親遠親如何看待一個同性友人變成自己的家人?
都會是同志需要面對的課題

 

結婚看似是一件喜事
但對同志族群來說
卻常常難以啟齒或是有諸多考量

 

 

真正的平權尚未成功,但值得期待

 

現有的同志議題與壓力
可能無法與親友訴說
但禾好的心理師團隊可以懂

 

禾好心理治療所提供同志友善的心理諮商
若有因同志議題所引發的壓力或困擾
(如:性傾向困擾、出櫃壓力、關係議題、同志伴侶…等)
預約來這裡>>>
https://reurl.cc/a5zon9

 

禾好,陪你一起和自己與他人和好。

 

TOP